广州鼎立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
咨询热线:
13798143888
你的当前位置:
新闻动态
news and trends
薇甘菊
来源: | 作者:pmo1727d5 | 发布时间: 2017-07-03 | 339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1  分布

  国内  广东,香港,澳门。

  国外  印度、孟加拉国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太平洋诸岛屿、毛里求斯、澳大利亚、中南美洲各国、美国南部。

  2  危害状况

 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,在其适生地攀援缠绕于乔灌木植物,重压于其冠层顶部,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,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。

  在我国,薇甘菊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、人工林,主要对当地6~8m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,尤其对一些郁闭度小的林分危害最为严重。危害严重的乔木树种有红树、血桐、紫薇、山牡荆、小叶榕;危害严重的灌木树种有马缨丹、酸藤果、白花酸藤果、梅叶冬青、盐肤木、叶下珠、红背桂等;危害较重的乔木树种有龙眼、人心果、刺柏、?x果、苦楝、番石榴、朴树、荔枝、九里香、铁冬青、黄樟、樟树、乌桕;危害较重的灌木植物有桃金娘、四季柑、华山矾、地桃花、狗芽花等。

  3  经济重要性

 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,生长迅速,不耐荫,通过攀缘缠绕并覆盖附主植物,对森林和农田土地造成巨大影响。由于薇甘菊的快速生长,茎节随时可以生根并繁殖,快速覆盖生境,且有丰富的种子,能快速入侵,通过竞争或他感作用抑制自然植被和作物的生长。在马来西亚,由于薇甘菊的覆盖,橡胶树的种子萌发率降低27%,橡胶树的橡胶产量在早期32个月内减产27%~29%;在东南亚地区,薇甘菊严重威胁木本植物,油棕、椰子、可可、茶叶、橡胶、柚木等都受危害。由于薇甘菊常常攀缘至10m高的树冠或灌木丛的上层,因此,清除它时常伤害附主作物。

  在广东内伶仃岛,发育典型的白桂木-刺葵-油椎群落常绿阔叶林,几乎被薇甘菊覆盖,除较高大的白桂木外,刺葵以下灌木全被覆盖,长势受到严重影响,群落中灌丛、草本的种类组成明显减少。疏林树木、林缘木被薇甘菊缠绕,出现枝枯、茎枯现象,呈现明显的逆行演替趋势。

  4  形态特征  

  草本,或灌木状攀缘藤本,平滑至具多柔毛;茎圆柱状,有时管状,具棱;叶薄,淡绿色,卵心形或戟形,渐尖,茎生叶大多箭形或戟形,具深凹刻,近全缘至粗波状齿,或牙齿,长4.0~13.0cm,宽2.0~9.0cm,自基部起3~7脉,几乎无毛,或至少常在脉处具短柔毛,稀具长柔毛;叶柄长2.0~8.0 cm,细长,通常被毛,基部具环状物,有时其形成狭长的近膜质的托叶;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,复花序聚伞状分枝;头状花序小,大多长4.5~6.0cm;包片披针状,锐尖,着生在花梗顶端;总苞鳞薄,常3.0~4.0 mm,倒卵状至矩圆形,锐尖至短渐尖,绿白色,干后近红色;花冠白色,细长管状长1.5~1.7 mm,喉部钟状,隆起1.0 mm,具长小齿,弯曲;瘦果黑色,长1.5~2.0mm,表面分散有粒状突起物;冠毛鲜时白色。

  5  生物学特性

  不同种群的薇甘菊其染色体类型不同,有的种群为二倍体,有的为四倍体(这是薇甘菊生存力极强的原因之一)。薇甘菊从花蕾到盛花约5d,开花后5d完成受粉,再过5~7d种子成熟,然后种子散布开始新一轮传播,所以生活周期很短。开花数量很大,0.25m²面积内,计有头状花序达20 535~50 297个,合小花82 140~201 188朵,花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38.4%~42.8%。薇甘菊瘦果细小,长椭圆形,亮黑色,具5“脊”,先端(底部)一圈冠毛25~35条,长2.5~3.0mm,种子细小,长1.2~2.2mm,宽0.2~0.5mm,千粒重0.0892g。此外,薇甘菊茎上的节点极易生根,进行无性繁殖。

  薇甘菊幼苗初期生长缓慢,在1个月内苗高仅为11cm,单株叶面积0.33cm²。但随着苗龄的增长,其生长随之加快,其茎节极易出根,伸入土壤吸取营养,故其营养茎可进行旺盛的营养繁殖,而且较种子苗生长要快得多,薇甘菊一个节1天生长近20cm。 在内伶仃岛,薇甘菊的一个节在一年中所分枝出来的所有节的生长总长度为1007m。由于其蔓延速度极快,故有些学者称其为“一分钟一英里的杂草”。花果期:在广从8月至翌年2月。

 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,薇甘菊种子在25~30℃萌发率83.3%,在15℃萌发率42.3%低于5℃、高于40℃条件下萌发极差。光照条件下有利于种子萌发,黑暗条件下很难萌发。种子在萌发前可能有一个10d左右的“后熟期”。种子成熟后自然储存10~60d,萌发率较高,贮存时间越长,萌发率越低。

  6  传播途径

  种子细小而轻,且基部有冠毛,易借风力、水流、动物、昆虫以及人类的活动而远距离传播,也可随带有种子、藤茎的载体、交通工具传播。

  7  适生范围

  目前薇甘菊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>1℃;平均风速>2m/s,有霜日数<5d,日最低气温≤5℃的日数在10d以内,寒潮较轻、寒露风较轻的地区。因此,在北纬24°以南地区均可能生存,如海南、香港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、福建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。

  8  防治措施

  使用除莠剂“草坝王”(Bentazon )和“毒莠定”(TORDON)处理薇甘菊种子,使用药剂浓度为0.4%的“草坝王”、0.2%的“毒莠定”。

  使用70% 嘧磺隆(Sulfometuron Methyl),商品名森草净,用药量为0.1g/m&sup2;,用水稀释2500倍喷施。施用森草净应注意避开其他敏感植物(如叶榕、野贮麻、马樱丹等乔灌木及其他菊科、十字花科、禾本科植物),以免受药害。

  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,田野菟丝子能寄生并致死薇甘菊,使薇甘菊的覆盖度由75%~95%降低至18%~25%,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危害,且不会对样地内其他植物如重要的果树,粮食作物,蔬菜及其他园林绿化植物造成伤害。

  利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,通过接种紫红短须蜡的虫卵,经过3个月后,可使薇甘菊的藤叶成片黄化卷曲,6个月后,薇甘菊的茎叶黄化,边缘不整齐,横向较窄,随着时间的推移,薇甘菊逐渐枯死。绣线菊蚜却对薇甘菊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。


  附:薇甘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


  1  主题内容及应检范围

  1.1  本办法规定了薇甘菊的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操作办法。

  1.2  本办法适用于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对薇甘菊植物活体、种子、藤茎及可能携带其种子、藤茎的载体、交通工具的检疫检验和检疫处理。

  2  产地检疫

  2.1  踏查

  2.1.1  踏查范围在海拔600m以下,重点踏查海拔50~200m的山谷、河溪两侧湿润地带以及公路和铁路沿线的人工林地、天然次生林地,特别是林缘、林中裸地以及垃圾场、公路和铁路沿线。

  2.1.2  发现疫情后,应设立标准地(样方)做详细调查。

  2.2  标准地(样方)调查

  2.2.1  每个林斑随机设10个样方,无林班界线的每100hm&sup2;扩随机设10个样方,每个样方100hm&sup2;。

  2.2.2  调查林地的乔灌木及其他植被被薇甘菊履盖的程度(百分比),无林木和其他植物的地方则调查薇甘菊占据的程度(百分比)。

  2.2.3  危害程度分级标准(按覆盖或占据程度)

  轻        覆盖度(占据度)20%;

  中        覆盖度(占据度)为21%~60%;

  重        覆盖度(占据度)为61%~90%;

  极重  覆盖度(占据度)为91%~100%。

  3  调运检疫

  3.1  检查调运的附主植物有无粘附薇甘菊的种子或藤茎。

  3.2  在种子扬飞季节,对来自疫情发生区可能携带种子或藤茎的载体进行检疫。

  4  检验及鉴定

  4.1  根据以下特征,鉴定是否属菊科:草本、亚灌木;叶通常互生,全缘或具齿或分裂,无托叶;花整齐或左右对称,五基数,少数或多数密集成头状花序或为短穗状花序,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至多数排列成总状、聚伞状、伞房状或圆锥状;子房下位,合生皮2枚,1室,具1个直立的胚珠;果为不开裂的瘦果;种子无胚乳,具2个,稀1个子叶。

  4.2  根据以下特征,鉴定是否属管状花亚科:头状花序全部为同形的管状花,或有异形的小花,中央花非舌状;植物无乳汁。

  4.3  根据以下特征,鉴定是否属假泽兰属:总苞片4个,稍不相等;头状花序有4个小花;攀缘草本;冠毛毛状,多数,分离。

  4.4  在放大10~15倍体视解剖镜下检验。根据种的特征(附件1)和近缘种的比较(附件2),鉴定是否为薇甘菊。

  5  除害处理

  在调运检疫或复检中,发现薇甘菊的种子、藤茎应全部检出销毁。


  附件1


  薇甘菊主要鉴别特征


  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,茎细长,匍匐或攀缘,多分枝,被短柔毛或近无毛,幼时绿色,近圆柱形,老茎淡褐色,具多条肋纹。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,长4.0~13.0 cm,宽2.0~9.0 cm,基部心形,偶近戟形,先端渐尖,边缘具数个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,两面无毛,基出3~7脉;叶柄长2.0~8.0 cm;上部的叶渐小,叶柄亦短,头状花序多数,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,花序渐纤细,顶部的头状花序花先开放,依次向下逐渐开放,头状花序长4.5~6.0 mm,含小花4朵,全为结实的两性花,总苞片4枚,狭长椭圆形,顶端渐尖,部分急

  尖,绿色,长2~4.5mm,总苞基部有一线状椭圆形的小苞叶(外苞片),长1~2mm,花有香气;花冠白色,脊状,长3~3.5(-4)mm,檐部钟状,5齿裂,瘦果长1.5~2.0mm,黑色,被毛,具5棱,被腺体,冠毛有32~38(-40)条刺毛组成,白色,长2~3.5(-4) mm。


  附件2

  薇甘菊及其近缘种检索表


  1.叶卵形,或披针形,基部不为戟形

  2.叶基部圆形至楔形,膜质,通常薄或软,大,长12~21cm,宽9~12cm,表面具柔毛,背面具软近黄褐色绒毛;头状花序长10~12mm;冠毛刚毛状,约65条,浅黄色至黄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Mikania guoaco H.&B.

  2.中部茎叶卵形,长4~10cm,宽2~7cm,基部心形,全缘或具波状齿,上部叶渐小,基部平截或楔形;头状花序长7~7.5mm;冠毛刚毛状,40~45条,灰白色或红褐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Mikania cordata(Bunn. f.)B.L.Robinson

  1.叶心形,或戟形

  3.茎常无毛;叶片近全缘,或具波状锯齿;聚伞花序或圆顶状;总苞片白色,绿色或带紫色,狭矩圆形;花冠粉红色,带紫色或白色;冠毛白色或微红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Mikania scandens Willd.

  3.茎、叶柄、叶片常多少被毛;叶片常具深波刻,粗波状锯齿或牙齿;聚伞花序开展,侧生的花序常超过顶生的花序;总苞片无毛,干后近红色;花冠常白色,带红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Mikania micranthe H.B.K.


联系我们
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323室

顾问专线:020-37291288

联系人:罗小姐